|  

《迪迦》为什么下架,别总是“听啥就是啥” |

2021-09-26 09:37:26.0



9月24日中午,日本知名特摄作品《迪迦奥特曼》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突然下架,引起了诸多网友的疑惑与不满。当天下午,“迪迦奥特曼下架”的词条一举冲上微博热搜第一,讨论度居高不下。


《迪迦奥特曼》(以下简称《迪迦》)是由日本的圆谷公司拍摄,于1996年播出的52集特摄电视剧,同样隶属圆谷公司拍摄的《奥特曼》系列作品。《迪迦》于2004年引进中国大陆,开始在各个电视台进行播放。得益于优秀的剧本、精良的制作等优点,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广为人知,成为了那一代人不可磨灭的童年回忆,一句“那一年我也变成了光”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正是因为《迪迦》超高的人气与知名度,此次下架的新闻也在互联网上卷起了轩然大波。


作为看《迪迦》长大的一代,笔者非常能够理解网友们心中的不满,但是在这一波舆论狂潮中,笔者发现,许多愤慨的网友不能理智看待此次事件,从网友对此次事件的评价当中,可以很大程度显现出当下互联网中归因偏差现象的普遍与网民理性的缺失。


舆论发酵之初流传的说法是,有家长举报所以下架。随后,诸多网友据此开始吐槽,认为这些家长只是把自己教育不行的问题归结到《迪迦》身上。然而,根据笔者的调查,并没有任何线索可以指向是家长举报导致的下架,最多也只有网友以“听说……”开头的揣测。随后有网友发现,全网只有“央视频app”还保留着《迪迦》的资源,于是“‘央视频’独家垄断了《迪迦》版权”的说法开始传播,网友又开始将矛头指向“央视频”的垄断行为,但很快“央视频”上的《迪迦》资源也被下架,这种说法也不攻自破。


很快,今年4月一则“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调查报告”的新闻被挖出,其显示在21部动画片中共梳理出了1456个问题点,《迪迦》也赫然在列,并被认为涉及持械殴打等暴力情节。网友们认为正是这份报告导致《迪迦》下架,并对这则报告的内容发起质疑与批判。22日晚,微博“央视网快看”官方账号重新发布了这条4月份的新闻,似乎坐实了它就是导致《迪迦》下架的罪魁祸首。然而,笔者观察到,“央视网快看”发布时的标题是“迪迦奥特曼涉及持械殴打等暴力情节”,并没有直接说明这就是导致下架的原因。更何况,这是将近半年前的新闻,半年后的今天才采取措施,显然也有些不合逻辑。因此,笔者不认为这是导致《迪迦》下架的直接原因。


对于许多网友来说,《迪迦》下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并不重要,他们是觉得《迪迦》下架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他们的愤慨需要一个对象来发泄,于是,那些家长与“央视频们”便成为了他们键盘下的发泄目标,即使他们与下架并没有联系。这种归因偏差现象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无处不在,许多人或出于刻板印象,或出于偏见,在面对新闻事件时总是想当然地归结原因,缺乏对事实的了解与调查就在评论区发表观点,互联网的特性又导致这些观点很容易被迅速大范围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转发,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带节奏”的现象。此次《迪迦》下架事件,可以明显看出归因偏差在互联网上普遍存在,即使是最后江苏省消保委那份看起来可以说明问题的报告,也没有线索指向就是它导致《迪迦》下架,即便看似合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还是不应该妄下断论。


对于网友们的理性缺失,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互联网的特点导致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即时发表观点,信息传播变得迅速快捷,但相应的思考时间就变得越来越短,许多网友的评论是出于一时冲动而非理性思考,这些冲动的言论又很容易在互联网上二次传播,从而带偏整个舆论环境。


互联网的特性并不能改变,那只有从我们自身出发才能改善现状:努力思考与求真,面对新闻时加以思考而非想当然下结论;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尽量使用“我认为”“可能”等猜测性表达,或许能够减少二次传播中的误解。当然,网络环境的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官方也需要加强有关网络使用的教育,尽力遏制互联网环境中的理性缺失。


《迪迦》下架带走了迪迦的光,但是网络环境不能因此被黑暗吞噬。在表达情绪的同时,公众要尊重客观事实。没有求真意识,总是听啥就是啥,最终只会沦为其他人带节奏的工具。

 

关于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授权贸易展会,中国授权展(China Licensing Expo)由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自2007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被公认为在中国市场上开展授权业务的最佳商贸平台。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最热门的IP授权项目提供了与各行业优秀制造商及零售商面对面深入沟通的机会。

 



关于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

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社团组织,是中国政府指定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在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监事会成员,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认可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代言人。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员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玩具、婴童用品、模型和游戏的生产、销售、设计、检验、教育等相关业务的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各类企业。

点击了解更多详情


本文分享中国经济网,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转载好文目的在于增进业界交流。扫描二维码关注【 】订阅号了解更多 。 2022年2月23-25日上海开幕。

京ICP备05031553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711号

Baidu
map